■ 觀察家
  除了部分被“混”入的其他費用,現實中也不排除有些部門確實會議太多、標準太高、花費太多,要壓縮這些看似“正常”的會議支出,也需要更明晰的標準。
  據新華社報道,近期,廣州市41個本級部門及下轄區在政府網站上公開2014年部門預算時,除“三公”經費外,不少還將會議費單獨列入。但記者發現,廣州公佈的會議費預算總額巨大,相當於“三公”經費的近一半。
  “三公”經費名下可能暗藏的腐敗浪費,這些年來已成“過街老鼠”,在公開制度的倒逼和輿論監督之下,降“三公”預算已是各地不可阻擋的趨勢。但廣州公開的會議費一項,竟占到了“三公”經費的近一半,這麼一大筆錢究竟怎麼花的、預算是否合理,是亟待納入監督視野的“第四公”。
  廣州在全國率先公佈會議費,是值得肯定的進步,但問題在於,除了一個總體的數據之外,並沒有包括會議的具體內容和說明,這就令人擔憂——會議費的壓縮是否到位?好不容易壓縮下來的“三公”經費,會不會換了一個“筐”?
 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根由。因為此前已有“暗度陳倉”的先例。去年中國鐵建等一些央企的“天價招待費”備受輿論批評,今年包括中國鐵建在內的近四成央企,直接隱去了“招待費”的數據,與之相應,管理費明細項下的“其他”科目出現明顯增長。這些企業逃避監督的用意昭然若揭。
  就廣州來看,也已經暴露出一些借“筐”裝經費的蛛絲馬跡。比如,在會議經費整體下降的大背景下,廣州多個部門的會議費預算卻“逆勢上揚”,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會議費增長了4倍多、廣州市外事辦的會議費增長了1.1倍,而區教育局則列了200萬元培訓費進入會議費。某機關幹部披露,有單位將“集體外出活動”、定點酒店接待費,都塞進了“會議費”。
  去年下發的《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》,除了明確要求嚴控會議費,將會議費納入預算外,對會議費的公開其實已有要求:“各單位應當將非涉密會議的名稱、主要內容、參會人數、經費開支等情況在單位內部公示,具備條件的應向社會公開。”
  公開的方向雖已經提出,但仍失之籠統。廣州這些會議,不可能全都“涉密”,多數應是要公開的,但具備怎樣的“條件”才必須公開,有必要進一步明確。而且,除了部分被“混”入的其他費用,現實中也不排除有些部門確實會議太多、標準太高、花費太多,要壓縮這些看似“正常”的會議支出,也需要更明晰的標準。如專家所言,從會議費的含義、口徑,到會議的人均標準等,都需要制定嚴格的規範。
  當然,最治本的辦法還是要儘早修改完善預算法,將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錢納入監控。強化法律約束,公眾才不會追在“三公”、“四公”後面疲於奔命。
  □敬一山(媒體人)  (原標題:會議費別成了腐敗浪費的“新筐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y39jyot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